家长开放日是近年来学校开展的一项面向学生家长的活动,形式是分期让学生家长来学校深入学生课堂聆听教师的讲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家长深入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了解老师的讲课水平,增加学校办学的透明度的一种活动。家长开放日究竟咋样呢?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坐落于成都川藏公路的江安河畔成都南郊的簇桥中心小学举办的听课、评课活动。
2009年3月27日,上午9时。100多位家长代表在学校老师带领下,走进了该校二楼的阶梯教室。前排有就座的有几十名学生,后排就座是100名家长代表。
一到教室,台前横挂的“魅力课堂、幸福课堂”会标和电子屏幕,引入注目。
一位着装整洁,精神焕发的中年女教师走上讲台,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道出今天授课内容。随后,电子屏上显现出课文《瀑布》的诗句和个瀑布的画面。
听学校老师讲,她叫高建华,是簇桥小学的优秀骨干教师,她今天上的是语文示范课。
《瀑布》是首诗,在教学上,先朗读个诗句: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随后,利用电教课件配出瀑布的声响、色彩、形态,令人叹为观止,心驰神往。运用这电教手段,使学生在充分欣赏了瀑布的声、色、形之余,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那炉火纯青的语言之美。
在课文中“如烟、如雾、如尘。”这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什么像烟,像雾,像尘呢?学生不容易理解。高老师选择了科教片《黄果树瀑布》中一段瀑布飞流而下的画面,连续放了三遍,一边放一边引导学生观察:瀑布直泻千尺,撞击岩石,飞溅无数细小水珠,在阳光下,飞珠徐徐上升、飘舞,呈现袅袅的轻盈之状,便 “如烟”一般;一阵风吹来,云雾随风扩散、弥漫,瀑布呈现若隐若现的朦胧之态,便“如雾”一般;须臾细小的水珠在风中四散下落,又呈现飘洒自如之姿,又“如尘”一般。
《瀑布》是一首活泼生动、文情兼美的自由体写景诗。这首诗分三小节。第一小节写瀑布的声音,后两节写瀑布的形态。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赞叹瀑布声势的浩大,形象的雄伟,色泽的和谐,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小诗虽短,却感情激越,适合朗读教学。
教材安排了认字10个:瀑、叠、滩、般、喻、丈、衬、仰、伟、屏。写字7个:阵、松、般、丈、衬、仰、伟。
在教学目标上:一是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二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在教学时,引导了学生在朗读、背诵时体会诗的意境。在朗读技巧上费功夫,让学生模仿,则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在把喻体和本体指出来的同时,启发学生通过联想体会这些比喻句描写的景象,比如听一听浪涌岸滩的声音。松涛声,联想水声。可以设置情境用“好像”“如”造句,但不要讲关于比喻句的概念,如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喻体。生字“丈”的第三笔是弯捺,应该先练练这个笔画再写字。
通过声、色、形、境及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在教学中受益匪浅,家长们也惊叹不已!
9时50分。又是一堂数学课。
中年女教师杨凤兰,围绕《生活中的大数》讲述了数学与生活中的关系。通过电子屏上的图组,由学生计算其数。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加法、乘法等计算方式计算出百、千、万的数。然后,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家庭中与数相关的问题,学生回答了老师的提问。有的同学列举了中国人口总数,有的列举全世界多少国家,有的列举家庭买电脑、电视的开支数等,说出上千、上万、上亿的大数。
结合电教手段,加上同学们的互动,认识了很多数的计算方法和生活中数字的方方面面。
10时45分。学校新楼实验室科学课。
中年男教师陈小刚,在示范课《一天的食物》中,向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问题:一天中吃了几餐饭?一天中吃些什么食物?怎样对食物进行科学分类?陈老师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同学们分类。主要为:动物类:如猪肉、牛奶、鱼肉等等;植物类:米饭、蔬菜、水果等等。主食类:米饭、蔬菜等等;零食类:饼干、薯片等等。按营养成份分:蛋白质类、矿物质类、维生素类、水类等等。随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了老师的问。从中,从示范课中同学们又得到了新的知识。通过课堂的学习,我们感受到现代教学的无限魅力,主要在于老师在教学中科学地处理好了四个关系:
1、亲与疏的关系 老师在授课时科学地处理好了师生的和谐关系,采用巧妙的方法迅速拉近师生距离,教师放下架子,平易近人,学生显山露水,展示个性。
2、收放的关系 在课堂中老师有收有放,收放自如,恰到好处。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大数”时,学生的提问很多,而教师即时的小结和评价“收回”学生的发言权,及时突出主题,为学生的认识指明了方向。在平常的教学中,往往过分突出“新课程的理念”,把学生的主体充分展示出来,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低时间紧,而有时又收得过紧,造成教师一言堂。课堂教学的收放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及对新课程的正确领悟。
3、动静的关系 课堂上老师授课时动静结合,快慢有节,训练有序,充满生气和活力。静有思、有练、有探,如思考数与数的关系;动有说、有辩、有操作,如数的计算整理。动的动态的生成,静有巧妙的预设。老师课堂的动静安排有度,动而不乱,静而有效。
4、难易有度 老师在课堂上活泼、思维人清晰,他们的课堂提问做到难易有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其一是老师对学生的有心智水平把握准确,设计恰当的问题和矛盾,学生能解决;其二是老师对于教学难点作了合理的铺垫、精巧的引导,学生能钻研。
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会上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