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一生都拥有时光,无所作为,虚度光阴;有的则珍惜每一寸光阴,不小懈地创造价值、创造业绩。成都中医大学教授郭子光就是后一种。他勤于笔耕,著述甚丰,在中医学术发展上很有建树,为国内外中医同道所瞩目。他业精于勤,医术高超,不仅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而且也是2009年全省惟一受国家人力资源保障部、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表彰的“国医大师”。
郭子光,1932年12月25日生,四川省重庆市荣昌县人。1953年结业于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专修班,1956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本科,1960年提前毕业从事教学、医疗、科研工作至今。担任过助教、讲师、副教授,1987年被授予教授职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秘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专家评审组成员、卫生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卫生厅科技成果评审委员、成都军区总医院学术顾问等职。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编著或主编医学专著11种,参与编写出版的著作10多种。因他在学术上功底厚、涉足领域多、见解独到,是国内外闻名的伤寒专家、各家学说专家、中医养生康复专家。曾多次应日本、韩国等医界邀请东渡讲学、交流,获得好评。1991年被成都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先进个人,同年,被四川省教育委员会评为优秀教师。1992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对高等教育做出突出贡献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郭老勤奋学习,在他桌案上有上百册学习笔记和上万张卡片。临床上,他白天应诊,晚上必翻阅中西医书籍,弄清当日所见的疑难,对典型的或有体会的病案,必翔实地搜集整理。他精于医又善文,思维活跃,具有锐敏的洞察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常能从一些事物的萌芽状态,即认识到医学发展之趋势,写下了上百册案例分析及总结。
1986年他编著了《中医康复学》书籍在全国率先开拓中医康复学术领域,填补了空白。之后,他编辑出版了《日本汉方医学精华》,是建国以来系统介绍日本汉方医学特点的唯一专著。他主张“科学无国界,能容则大”。书中总结出了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经验,结合临床中所见的无数事实,于1965年2月在《健康报》发表。10多年来,他分别在原《中医药时代》、《山东中医杂志》等20多家刊物上发表100篇学术论文。与此同时,他主编的《现代中医治疗学》巨著,到为国家“八五”重点医学图书,1995年出版后,颇获国内外读者的好评。1986年5月,他应邀东渡参加第37届日本东洋医学会年会,作“寒温结合”治疗心肌炎伴心衰的报告;1992年10月,应日本广岛东洋医学会邀请,作“从肝脾论治血液疾病的经验”的报告;1995年11月,应第8届国际东洋医学学术交流会邀请,作“心律失常的凭脉辨治”经验报告,以及1992年《新中医》发表“寒温结合治疗疑难病症”等文,都体现了他“病证结合”、“寒温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的一贯临床思路。
郭老热心中医教育事业,几十年来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他讲授中医内科、伤寒论、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养生康复等课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真组织教学。由于教学内容充实,富有启发性,列举的事实新颖,论证充分,概括性和逻辑性强,语言丰富,妙喻横生,教学效果普遍反映良好。
1988年,他主编的《中医各家学说》以“全面、系统、独特、实用”为编写方针,精选古今中外著名医家独特的学术经验,系统阐述古今中外的主要学说,其内容都包括后世的发挥与现代研究应用,做到学术观点与临证应用紧密结合,有论有案有方,学以致用。真正起到 “后期提高性课程”的作用。
临床上,郭老以“病证结合”为指导,宏观与微观互参,灵活机巧地运用中医理论,诊治疑难病证,远近闻名。他认为,宏观辨证(指中医四诊所见)与微观辨证(指西医检测所见)是互相补充与参照的关系,前者不能忽视后者,后者不能代替前者。在具体辨治时,宏观与微观如何取舍?如何兼顾?他摸索多年寻找基本规律,认为宏观辨证突出者当以宏观辨证为主论治,微观辨证突出而宏观辨证不明显者当以微观辨证为主论治,两者都突出则并重。
在实践中,他观察到,当今临床上面临的常见病、多发病和一大批难治之病(尤其各类慢性疾病),单因单果者至为鲜见,大多虚实夹杂,寒热混淆,表里同病,生克逆乱,或宿疾兼新病,或内伤夹外感,往往是多因素所致,多脏腑、多层次受累。尤其是一些难治的慢性疾病,纯虚纯实,或单一脏腑、单一层次受累者几乎没有。加之,病人的正气强弱、脏腑虚实、气血盛衰、情志状态、性格特征、饮食喜好、环境处所等,各不相同,个体差异很大,即使罹患同一种疾病,其病理反应状态也极其复杂多样。对这样的病证,如不辨标本主次,不分先后缓急,用药面面周到,处方庞杂不精,味数多而战线长,表面看似对证,实际鲜有疗效。
如何做到中西医结合呢?郭老认为,现代医学对其无特效治疗或必须配合中医治疗者,处理办法有三,一是现代医学检测确诊的病与中医能“对号入座”,就按中医的认识预作治疗。二是现代医学检测确诊的病与中医不能“对号”,但现代医学没有特效治疗,其病又不具很快恶化的性质,这些病从中医角度看,其病机演变可能比较复杂,不便遣方用药预作治疗者,则根据其体质、气质情况,采取体育、气功、饮食、情志等自我调摄方法处理。三是现代医学检测确诊的病与中医难以“对号”,又具很快恶化的性质,预后不良,而中西医皆无特效治疗。
对癌症患者的治疗方法上,他的见解是,一方面采取手术、放疗和化疗;一方面用中医方法对抗其副反应,保证通过疗程,并改善体质,改善其血液流变性等。实践证明,二者结合实施能显著延长生存期。
对于一些慢性发作性疾病,由于西药针对性强,有的病人就是长期依靠西药控制其发作,不敢稍微懈怠,而且量越用越大,服次越来越频,一种药失效了,又换用另一种药,常年累月地服用,并未获得根治。对于控制某些突出症状,如头痛、心痛、失眠、便秘、心动过速、高血压、高血糖,以及用激素控制的血小板减少、尿蛋白等等,情况也是这样。这类药物的作用虽然很局限,仅能治标,但因其不服用就不行,如突然停用,不仅不能控制其症状发作,有的还会使病情迅速恶化,当十分注意。所以,对这类病症缓图根治时,要着重治本,通过治本逐步减除治标药,最后逐步减除治本药,而达到根治目的。有的则是以中药逐步取代西药控制病情,达到避免西药副反应为目的。经验证明,逐步减除的过程要愈慢愈能成功,欲速则不达。因为这类长期不愈,反复发作的病证,多属脏腑损伤,或顽痰作祟,或瘀阻络道,其来也渐,其积也久,其生克关系异常紊乱。要把已损伤之脏腑培补起来,陈久之顽痰彻底消除,久瘀之络道疏通畅利,要把非常紊乱的生克制化调整正常,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绝非易事,只能缓缓图之。
年逾古稀的郭老,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一棵赤诚的心,乐观、诚恳,和善对人,只要是患者,不分贫富,以认认真真的态度、准确无误的诊方法为每位患者负责。他,用浓墨重彩书写了人生光辉篇章;他,用自已的行动去搏取了人生风采。